理科數學 Ⅰ.考核目標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2 和系列4 的內容,確定理工類高考數學科考試內容.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2 和系列 4 中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繪制圖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識的整體要求及其定位參照《課程標準》相應模塊的有關說明. 對知識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 1.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照樣模仿,并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和認識它.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識別,模仿,會求、會解等. 2.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內容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知道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能夠對所列知識做正確的描述說明并用數學語言表達,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對有關問題進行比較、判別、討論,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表達,推測、想象,比較、判別,初步應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夠對所列的知識內容進行推導證明,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討論,并且加以解決.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掌握、導出、分析,推導、證明,研究、討論、運用、解決問題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三、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 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知識之間深刻的內在聯系,包括各部分知識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要善于從本質上抓住這些聯系,進而通過分類、梳理、綜合,構建數學試卷的框架結構. Ⅱ.考試范圍與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部分.必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列2 的內容;選考內容為《課程標準》的選修系列 4 的 “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 等2 個專題. 必考內容 (一)集合 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3.集合的基本運算 (二)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1.函數 2.指數函數 3.對數函數 4.冪函數 5.函數與方程 6.函數模型及其應用 (三) 立體幾何初步 1.空間幾何體 2.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四)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1.直線與方程 2.圓與方程 3.空間直角坐標系 (五) 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義、程序框圖 2.基本算法語句 (六) 統計 1.隨機抽樣 2.用樣本估計總體 3.變量的相關性 (七) 概率 1.事件與概率 2.古典概型 3.隨機數與幾何概型 (八) 基本初等函數Ⅱ(三角函數) 1. 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2. 三角函數 (九) 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2.向量的線性運算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4.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5.向量的應用 (十) 三角恒等變換 1.和與差的三角函數公式 2.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 (十一)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應用 (十二) 數列 1.數列的概念和簡單表示法 2.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十三) 不等式 1.不等關系 2.一元二次不等式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4.基本不等式: (十四) 常用邏輯用語 1.命題及其關系 2.簡單的邏輯聯結詞 由于篇幅有限,文中具體內容可下載本文中附帶的附件了解詳細內容。 |
為了更好的在各個階段對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工大教育特地從以下三個方面為您提供梳理和分析,旨在幫助孩子更快的提高成績。
一、在線預約,免費測評:收到您的基本情況后,工大老師會盡快根據您的情況,為孩子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法。學科顧問老師會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給您解答,因此請務必認真填寫問卷內容。預約答疑申請表>>
二、各種聯系我: 微信:掃一掃,驚喜樂翻天
QQ群:人多力量大,眾人可移山
在線咨詢:速度,高效,可當下解決你的問題
免費資料:詳情咨詢工大教育-馮老師
三、針對性進行輔導:孩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在專業上、時間上投入一定的精力。對于基礎差,自制力差,學習習慣不好以及一些基礎扎實,想要考名校的孩子,工大教育將進行個性化輔導,如果你想科學備考,短期提高分數,可了解工大教育小初高一對一輔導>>